-
- 完结潘杨讼
- 北宋年间,杨家将镇守边庭保卫国家,奸贼潘洪将令公、七郎害死。杨延昭星夜回京,把这不幸的消息报告了佘太君。这时,杨府正在为庆祝令公大寿做准备。闻此噩耗,全家悲愤,请求太君发兵边庭,捉拿潘洪报仇。在八贤王赵德芳的帮助下,佘太君乘宋王至杨府为太公贺寿的机会,使杨延昭至驾前控告潘洪的弥天大罪,宋王和文武百官大为震动。在赵德芳的督促下,宋王被迫下令派呼丕显至边庭拿潘洪进京审问。潘洪依仗其是皇亲国丈,又亲统大军驻守边庭,一向飞扬跋扈,闻听呼丕显奉旨前来,却不见潘娘娘的家信到此,心中生疑,下令左右见机行事。呼丕显进帐,潘洪借故斩了总兵黄龙恐吓他。呼丕显巧妙地利用了三道圣旨,在正直的将领们的帮助下,终于擒获了潘洪。潘贼被解进京后,赵德芳向宋王保荐七品县令寇准审理此案。潘娘娘送来礼单收买寇准。寇准假意收下以迷惑潘娘娘。赵德芳不知寇准的用意,非常生气。寇准向他解释了他的计策,赵德芳恍然大悟。宋王偏袒潘洪,潘洪死不招认。寇准利用潘娘娘,给潘洪送去假信,并利用夜审,潘贼终于招认。金殿罪,潘娘娘威胁利诱佘太君,要她宽恕潘洪。佘太君严正拒绝。宋王袒护,又被佘太君问得理屈词穷,赵德芳要寇准上殿定罪。寇准首先宋王加封杨府。随后寇准决定利用潘洪捉拿逃亡在外的潘洪二子,于是判潘洪边外充军。这时,北国肖银宗乘宋室空虚,举兵入侵。宋王要佘太君挂帅,率杨家将出征。虽然潘贼未除,但佘太君以国事为重,毅然挂帅出征。潘洪二子投降外寇,引来番兵,抢走潘洪,杨家将与潘洪、番兵大战于墨松林,结果铲除潘贼,消灭了番兵,佘太君下令全军乘胜挺进。
-
- 完结刘秀传
- 刘秀(公元前6--公元57),字文叔,南阳蔡阳“今湖北枣阳县西南”人。汉朝宗室,东汉王朝的开创者。早年加入绿林农民起义军,在推翻新莽政权的关键性战役--昆阳之战中,发挥了决定作用。略定河北后,统帅东汉军队,运用正确的战略策略,逐步扫平各割据势力,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大统一。刘秀完城了统一大业后,采取“以柔道行之”的治国方针,致力于发展社会经济,安抚周边少数民族,东汉一度兴盛。封建史家誉之为“光武中兴”。
-
- 完结精选片断
- 田连元,河北盐山人。原名田长庚。祖父田锡贵、父亲田庆瑞都是鼓书艺人,成年累月在各地奔波。1941年生于长春,少年时代在天津。 小学读书时就读过很多中外名著。七岁开始登台,九岁拜王起胜为师,学唱西河大鼓兼练三弦。十七岁开始正式演出,说《杨家将》、《粉妆楼》、《大八义》等书。1960年进入本溪市曲艺团。二十三岁即出任本溪市曲艺团副团长。自1964年至今,先后创作、改编、整理、演出了现代评书小段《追车回电》、《新的采访》、《没演完的戏》、《贾科长买马》,长篇评书《欧阳海之歌》,传统评书《孙膑与庞涓》、《杨家将》、《水浒人物传》、《施公案》、《小八义》等。其很多节目在中央和省,市电台、电视台播出,有的曾在报刊上发表。
-
- 完结海青天
- 海瑞(1514-1587)字汝贤,琼山人,举人出身。明朝著名清官。历任知县,州判官、户部尚书、兵部尚书、尚书丞、右佥都御史等职。为政清廉、洁身自爱。为人正直刚毅,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,从不诌媚逢迎。一生忠心耿耿、直言敢谏,曾经买好棺材,告别妻子,冒死上疏。海一生清贫,抑制豪强,安抚穷困百姓,打击奸臣污吏,因而深得民众爱戴。他的生平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。《海青天》叙述明朝清官海瑞的故事。该书从海瑞进京赶考住在张家豆腐店开始,描述一连串海瑞与严府奴才、严府管乃至严府的主人——严嵩斗争的故事。情节细微、跌宕、语言幽默洗炼,听来令人感到既有文学性又有知识性和趣味性。故事悬念相接,人物个性鲜明,是一部脍炙人口的评书作品。作者蒋敬生是资深的曲艺理论家、作家,在其原作基础上,田连元再加以改动,使其评书韵味更浓,更淳,更具可听性。
-
- 完结大话成语
- 《大话成语》是一档娱乐教学节目。突出知识性、娱乐性、趣味性和可视性,以成语故事为主要内容,用评书来向人们演绎成语的魅力,真正的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,每期节目讲2-3个成语,调节考生的视觉疲劳,并且每期节目之间都有故事情节相关联,老少皆宜,雅俗共赏。